機械外加工行業現狀
機械外加工脆弱的贏利能力
外協機械加工單位一般以中小微企業為主,業務主要集中在工程機械、航空、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集群的中下遊,並且業務類型以代加工為主,產品附加值低,這導致了做外協加工的企業在與上遊業務談判過程中議價能力低、回款周期長、打點費用高等。上訴因素大大拉低了加工廠的毛利。從生產組織方麵來看,機械外加工企業基本均以研發和銷售為主,生產過程以裝配為主和以對產品的質量影響較大的關鍵零部件生產與技術難度大或技術保密要求高的關鍵部件的加工為主,而普通通用件、標準件以及價值含量不高的零部件由外協加工生產。因大企業采用了啞鈴形生產經營模式,外購外協在生產總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山河智能的液壓靜力壓樁機的配套企業達30家以上,外購外協占該產品產值的60%-70%。凯时注册再來看一組2018年機械行業大企業的新淨利率數據:三一重工(12.77%)、山河智能(9.7%)、中聯重科(5.83%)、中國鐵建(2.75%)。產業集群中的大企業尚且淨利率如此低,可以想見外圍加工廠的利潤差不多就是能保障廠子運營,發完員工工資所剩無幾,稍微經營不善就可能負債破產。
應收賬款高野蠻生存:
機械外加工單位處在本地產業鏈集群的中下遊位置,一般存在業務層層轉包、聯合外協等現象,相應的債務也經常以三角債、鏈條債等複雜形式出現,加上企業運營過程中往往需要墊資運行,應收賬款高,資金周轉困難的現象時有發生,屢見不鮮。一條鏈條上的企業往往出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有人說資金周轉困難就融資啊,哪有那麽容易,利息低的資質要求高,資質要求低的利息高。宏觀調控也很難將資金流引到機械產業鏈的下遊來,08年4萬億刺激實體經濟政策,這麽大的肥肉差不多都是流到房地產去了。可以說十年來幹機械加工這行的死了一批又一批,不過也有經過野蠻生長,優勝劣汰中做大一批。機會還是有的,隻不過越來越少了。野蠻生長的時代,要想賺錢怎麽也得用點其它手段。
上一條: 機械外加工行業如何尋找訂單
下一條: 介紹關於機械外加工的報價知識